天泉新闻

专家:产业转移要以市场为导向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4-11-22 09:13 阅读

据天泉新闻于2024年10月14日 04时33分55秒发现,专家:产业转移要以市场为导向热点,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然而,“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的表述引起更多关注。产业转移背后的经济要素、社会需要、国家战略等都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10月1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陈耀表示,产业转移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重视发挥政府的三级引导作用,防止一哄而上。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受访者供图

我国已发生4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新京报贝壳财经:产业转移已经不是新话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大规模产业的转移。这是怎样发生的?

陈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一五”时期,从1953年开始,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重点、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布局。第二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基于国防安全考虑开始的“三线”建设,一批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内陆腹地尤其是大西南地区转移。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因素的推动下,一些面向中心市场和出口型产业从内陆转向沿海尤其是港口城市。第四次是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引导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并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0年9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产业转移要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节能环保、深化改革的原则,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大市场因素在推动产业转移

新京报贝壳财经:我们注意到,十多年来的产业转移也伴随着资源能源驱动、生态环境政策脱离等现象。进入新时代,我国产业转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陈耀:在国内的产业跨区域转移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盲目无序的问题,比如转移企业缺乏上下游产业配套,有的地方政府干预企业外迁,还有一些污染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等等。因此,2010年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指出,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并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地区封锁,消除地方保护,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所以,我们的产业转移政策不仅要强调市场化导向,也要强调政府有序引导,尤其是要加强对“污染转移”的管控。

总体上看,现阶段的产业转移主要有三种类型,或者说存在三种驱动因素。其一,是成本驱动型。近十多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许多对用工成本敏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区乃至东南亚低成本国家转移。其二,是资源驱动型。企业需要接近甚至抢占原材料资源,这就出现了很多重化工产业向中西部能矿资源产地的转移,而对依赖外部资源的产业比如钢铁,开始向沿海等航运便利的地区转移,资源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接近能源原材料产地有利节省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其三,是市场驱动型的。产业跟着销售市场走,比如矿泉水、饮料、食品等产业。

随着我国对环境管制日益严格,产业项目的兴建和转移落地在进行项目环评之前,增加了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用能需求必须符合入驻地的用能要求,拥有相关能耗指标,这样的政策能够有效避免污染转移,并倒逼企业加快节能减碳的绿色转型。当然,使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条件会放宽很多。

产业转移要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升级

新京报贝壳财经:9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强调了产业的有序转移。如何看待产业转移市场因素之外的其他驱动力?产业转移有没有优先顺序?

陈耀:意见提到通过产业转移来带动充分就业。我们知道就业优先策略对区域空间的发展要求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一个地区没有产业的支撑,就业优先就无从谈起。从国际来看这是通行的做法。通过产业政策去培养高失业率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就业。这对于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同样是有效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从统筹发展与安全角度,随着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发生的产业转移,也将影响和带动战略腹地产业发展,进而提升这些地区的就业水平。这些非市场因素的推动措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产业转移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市场因素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各个地区的产业基础条件、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未来发展定位。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先次序,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重点不同,无论是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需要因地制宜,在国家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下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围绕重点产业链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在产业的转移和承接中进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进而推进地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建立3个层次的政策引导体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随着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中西部地区都在迎接新的产业机遇。如何规避一哄而上、地区间恶性竞争等问题?产业转移要特别注意什么?

陈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对于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中西部地区无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一些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能源基地等有着一定工业基础的地区,拥有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产业的有利条件,确实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必须注意按照国家战略规划的要求来有序推进,更不可以不顾现实条件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必然导致“一哄而散”。

我国提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为了避免产业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我认为需要发挥3个层次的政策引导。其一,需要从国家的站位层次,从行业的角度,进行产业的整体布局,明确不同行业的侧重区域。其二,明确行业内部分工,对行业划分不同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分工。其三,在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中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通过科学的分工布局,各地区协调联动,各自进行有重点的招商引资,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间就业的均衡发展,高质量实现就业优先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网友看法

1、网友爱喝水的橘本猫:这次产业转移,会给中国带来了一次颠覆性的转变,产业过来了,人才过来了,内陆房价又要涨起来了。朋友们,你的存款,将会用来投资还是买房?#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投资理财#

2、网友谷良:军工企业应转到四川、重庆、陕西等地;资源消耗型企业应转到资源供应丰富的地域;用电多的企业应转到电力供应充足的地域;运输量大的企业应转到长江中上游两岸地域;高科技企业应转到重庆、成都、长沙、武汉、西安等地;就业人数多的企业应转到四川、重庆、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3、网友一条茶:内地发达了,市场需求就多起来了,这就是迁移的作用,如果不搞,内地不发展,自然市场就小

4、网友端庄优雅柳叶f:适当转移可以

5、网友聪颖花猫eV:问过研究东部沿海城市专家了吗[大笑]

6、网友端庄优雅柳叶f:[赞][鼓掌]

7、网友dhsgscdisgdjsvs:修脚的,吹糖葫芦的,磨剪子的,手工艺人应该去西部,搞活经济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