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泉新闻于2024年07月28日 06时34分35秒发现,未来极端天气会增多吗热点,近期,我国一些地方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高温、台风、汛情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最近全国天气形势如何?多地降雨持续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极端天气会增多吗?暑期天气变化复杂,又适逢旅游高峰,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Q
近期全国天气形势如何?
A: 7月25日,台湾、浙江、福建等地出现强降雨;江南西部、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的中心今天(27日)上午9点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外围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预计,“格美”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7月27日14时至28日14时,福建东南部、广东北部和中东部、江西中西部、湖南东部、湖北东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湖南东南部、广东北部和东部沿海、福建南部沿海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预计台风带来的降雨可能持续到7月30日。
Q
多地降雨持续的原因是什么?
A: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来自亚洲大陆腹地的干冷气团主导的冬季风和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洋暖湿气团主导的夏季风交替控制,两者相交汇的区域就是主要雨带的位置。每年由春到夏,主雨带随着夏季风势力向北的发展而逐渐由南向北跃进,先后影响华南、长江中下游及北方地区,秋季后雨带迅速南落和减弱。
Q
我国夏季雨带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A: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夏季多雨带的时空分布正在发生变化,北方地区降水呈现出增多趋势,包括黄河下游到海河流域、松花江到嫩江流域等。近十年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这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含水量增加有关。对我国来说,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北方降水增多更明显,南方降水甚至出现减少情况。
近十年,夏季(6月至8月)北上热带气旋的发生概率提高,增加了北方极端强降水的发生概率。从研究角度来看,全球变暖背景下台风总数减少,但北上台风的占比在提高,使台风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的可能性增加。
Q
今年雨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A: 从今年的雨带移动整体的情况来看,从华南前汛期到梅雨汛期,再到华北汛期,雨带在“按部就班”地移动,相对正常。从起止时间看,没有出现较大异常。但“七下八上”北方雨带的时空分布可能呈现准双周振荡特征——即在华北东北之间来回移动,移动时间平均15天为一个周期。
Q
未来极端天气会增多吗?
A: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延长。伴随气温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所增强。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
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总降水量,变率增大,降水更趋于极端化。未来30年,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增加幅度将超过10%。
Q
暑期天气变化多端,又恰逢旅游高峰,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项?
A: 气象部门提醒,公众出游时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针对高温天气,外出时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采取防晒措施、及时补水,预防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高温天气下,戏水游泳等涉水活动增多,公众应注意水域安全,避免溺水事故。
针对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出行前储备必要的自救知识,关注途经地天气情况、规划好路线,避免因天气延误行程、威胁自身安全等,必要时及时根据预警调整行程。
雷雨天气时,避免自己成为开阔区域的高点或处于开阔地区的高点之下,避免触碰导电体。还要注意防范其伴随的短时强阵风,及时远离水面,不在危险建筑物附近,注意防范高空坠物等。
针对台风,沿海地区的游客需密切关注台风的预警信息及其影响,台风影响期间风大雨强,不要进行涉海、涉岛旅行,尽量待在安全场所。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沈慧 策划/林蔚)
来源: 经济日报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