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泉新闻于2024年10月26日 14时36分29秒发现,四位专家“会诊”海水倒灌热点,近日,我国北方海域近日突发异常高潮位,多地出现海水倒灌。什么原因引起海水倒灌?为什么会“无风起浪”?未来会频繁发生此类现象吗?新华访谈专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文胜、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地下水专家郑西来等,回答网友关心的话题。
新华网:北方冬季的海水倒灌是第一次出现吗?魏科:海水倒灌它不是第一次出现,它之前也曾经出现过,尤其是每到秋冬季节,之前几年也会有新闻报道,大家如果往前看的话能看得到。这次只是特别严重而已。新华网:什么原因引起此次大范围海水倒灌?朱定真:范围大,恰恰说明它不是一个局地天气现象,因为天文大潮的影响,在整个沿海地区都是同周期的出现,说明天文大潮是主因。江文胜:风暴潮引起的海水漫溢,淹没了陆地。总体原因是在天气过程的影响下,主要是强风或者气压的骤变导致了海面的升高之后,海面本身天天有升高和降低、涨潮落潮,但是一刮风的话,它会带来一个额外的涨落。那么涨落再叠加到像潮汐正常的涨落,变成了最后看到的水位。新华网:天文大潮是规律性的常态存在,为什么此次会引起海水倒灌?朱定真:天文大潮导致这次倒灌,中间可能有一些推波助澜的天气现象存在北方。北纬40度左右有高压入海,是一个向岸的风。南面差不多15度左右,正好一个台风正在形成,一南一北,一个高压,一个低压,造成这一次增水更加明显。新华网:天文大潮、风暴潮等等天文、气象现象同时出现的概率有多大?魏科:天文大潮,风暴潮和超级月亮,每个都并不是非常罕见,但是这三个因子叠加在一起的,那么就是总体是比较少见的。朱定真:天文大潮的时候正好碰到台风,或者说正好碰到这一次高低压形成的明显的偏东气流,就是比较随机了。新华网:为什么这次“无风起浪”?魏科:很多人觉得好像也没有刮风,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海水倒灌。在外海上面的风还是比较大,出现大潮期间,在外海的风力大概有八到九级。它会导致海水一直向里面流,从而引起非常强的海平面上升的一种倒灌现象。江文胜:风暴潮是经常发生的,北方也有,但是频率要少。不要觉得没有风了就没事了,这个也造成了余振,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灾害就在余振发生。新华网:网友提问,海水倒灌是由地震海啸引起的吗?魏科:海啸的话一般来自于海底的地震或者地质活动。但是目前这次过程没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地震或强地震的记录,那么反倒是在天文大潮,在气旋活动方面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新华网:是否和地下水位下降有关?郑西来:我觉得可能关系不是太大,极端天气影响比较大。江文胜:地下开采不是个主要的因素,不是一个驱动性的因素。新华网:海水倒灌会影响地下水和土壤的质量吗?郑西来:一定会影响。因为海水的入侵,进入地下含水层,它可以引起地下水质量的下降或者地下水的污染,引起土壤的盐渍化,还可以引起湿地的退化。新华网:随着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倒灌会不会成为新型的多发灾害?朱定真:天文大潮加上了一些天气环流助推的作用,只是一次巧合。而海平面上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形成灾害的话是需要更精细的预测,仅仅通过一两次还不能确定是一个趋势。新华网:这种极端情况有规律吗?未来会频繁发生吗?魏科:全球变暖会让极端天气变得更强,频次变得更多。目前的海平面,已经因为全球变暖升高了20厘米左右。听起来不多,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在海水往岸上涌的时候,它就会逐级放大,让海潮变得雪上加霜,变得会更加严重。新华网:未来对于此类事件,是否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有哪些可行性的监测预警?江文胜:我们已经建立起了整个预警防灾减灾体系,但是我个人感觉气候变化了,从体制机制上需要做一些创新。怎么样更好地去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影响。对于北方这次发生的风暴潮不能抱侥幸心理,还是要重视提高认识,重视这个事情。新华网:回顾这次过程,有哪些规律性认识?朱定真:确实沿海地区特别是海拔相对比较低的地区,应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一些预报预警原则,确实还是要综合通盘进行考虑。我们确实应该做一个长期的斗争,所以要做好适应的准备。魏科:除此之外,还要做一些适应性的工作,加强堤岸的建设。采取一些自然的解决思路,如保护沿海带的红树林海草等,沿海带的生态系统,那么它会大幅度的缓解,还要增强相关的预报和预警的水平,多做一些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