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新闻

李政道与34万中国博士后

来源:吴晓波频道 时间:2024-11-22 07:37 阅读

据天泉新闻于2024年08月06日 12时02分55秒发现,李政道与34万中国博士后热点,“在探索知识的过程我们必须记住,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98岁的李政道走了

他以“首位华人诺奖得主”的身份为世界熟知

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的价值

绝非单纯是智力上的成就

更在于其道德品质”

李政道深刻影响了近代科学

而又远不止于此

他对中国科技和教育的贡献惠及一代又一代青年

乱世出英才

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

那么李政道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精心的栽培

他于1926年出生于上海

家中排行老三

其父李骏康是金陵大学ji才子

既善国文又通英文

毕业后成为一名富商

母亲张明璋则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

两人对教育非常看重

专门聘请家教为子女启蒙

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

李政道从小便酷爱读书

常常手不释卷

而且口味极杂

中西文艺

无所不包

由此为个人成长积累了丰富养料

小时候偶然读到的《膨胀的宇宙》一书中

奇妙的宇宙画卷

让李政道体会到了对物理最初的着迷

年幼的李政道与他身为牧师的祖父

有过一段与科学有关的有趣对话

祖父抱着他谈上帝

李政道问:上帝在哪?

祖父答:在天上

又问:在天上为什么不掉下来?

答:上帝很轻,和空气混在一起,漂浮在天上

但李政道自始至终没有被祖父说服

自小便展现出了不俗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35年

9岁的李政道入读清心中学校小学部

这所老牌名校师资优渥

所授课程中西并重

然而仅仅两年后

淞沪会战爆发

李政道的学业被迫中断

自在的年少时光也在这一刻宣告结束

等待李政道的

将是一条异常坎坷的求学之路

迫于动荡时局

李政道先是跳过剩余小学教育

避入英租界的中学

在战火下的“孤岛”中艰难求学

后又离开父母

随二哥李崇道逃往浙大龙泉分校

但日寇进逼

师生被迫向西南大后方转移

兄弟二人在混乱中走散

李政道只能随难民逃难

遇见收容流亡学生的学校就借读一阵

日军追来了就接着走

他跋涉数百公里、贫病交加

在江西赣州停下脚步

被学生救助机构收留救治

仅仅读了两年小学的李政道

在1937年之后的五年中又断断续续就读于五所学校

他的小学、中学教育都未系统完成

但却展现出过人天赋

各科都不偏废

尤善物理和数学

艰苦的流亡也挡不住李政道求知的心

他在赣南图书馆偶然读到

厦大萨本栋校长所著的《普通物理学》大学教材

竟靠着自学此书掌握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这个时候

李政道只有16岁

——与接受正规教育的学子不同

李政道悟性极高

擅长依靠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

而非被他人规训着思考

他与他未来的导师费米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从不死记硬背

再复杂的公式

他们都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完整推导

因为自己“想通了”

所以可以自如地运用和推广

流亡经历还让年轻的李政道开始思考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当一个人生存得艰难困苦

死亡时刻在身边发生

生与死离得如此之近近

是什么支撑着人活下来?”

李政道说

“对我来说

当我看到书中所说

自然界居然存在定律

我想

用一生研究一下这个倒很有意思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

就像我和蚂蚁都是生命

但我可以了解宇宙如何演变

万物遵循什么规律

而蚂蚁不能”

这大概是李政道心智上的一次顿悟

1942年

李政道得以进入新合并成立的赣州联中就读

因为在上海东吴附中读过一学期高二课程

学业水平也过关

他直接升入高三并顺利完成一年的学业

因为在物理和数学上已掌握到大学程度

李政道甚至受聘担任这两门课的代课老师

还靠此赚来了后来考浙大的路费

幸遇数位良师提携

1943年夏

李政道投考当时在贵州湄潭办学的浙大

并顺利入读物理系

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名师

束老师上课无讲义

也不拘于课本内容

而是通过讨论启发学生

这恰合李政道的胃口

他常找老师讨教

而束星北也很快发现李政道的惊人天赋

对其格外重视、关照

他会每周穿越相隔20余公里的两个校区

来与李政道交流

两人的讨论常常从下午持续到夜晚

李政道后来回忆说

“束老师帮助我建立了对整体物理的了解和自信

使我一生受益

他是我最早接受的启蒙光源”

1945年初

在束星北的建议下

李政道前往西南联大继续学业

他向物理系主任吴大猷毛遂自荐

吴大猷出了几道题

没能难住李政道

遂同意他在物理系二年级借读

李政道日日向吴大猷求要阅读物和习题

后来吴大猷干脆抛给他

一本美国大学高阶物理教科书

要求他解答全书习题

结果李政道在不到两星期内就完成了

令吴大猷颇为惊异

1946年

读完大学二年级的李政道即将迎来人生

最关键的转折时刻

他得到吴大猷和高等电磁学老师叶企孙的力荐

得以参与国民政府的“种子计划”

在二战后物理学最兴盛的四五十年代赴美留学

但只有大学二年级成绩单的李政道的去向成了难题

因为没有本科学位

他被几所美国大学拒收

在吴大猷的建议下

李政道来到了对本科学位没有绝对要求的

芝加哥大学研究院

但芝大也有一个额外条件

就是必须熟读几十部西方经典并通过测试

面对难题

李政道提出以中国古代经典挑战西方经典

并接受考核

最终被破格录取

一个小学中学都未毕业的年轻人

就这样敲开了世界顶级学府的大门

1948年

芝大教授

大名鼎鼎的量子场论创始人费米

成为李政道的博士导师

在费米的引领和芝大宽松的学术风气中

李政道一步步向物理学的巅峰迈进

如果说一生得遇贵人提携已是大幸

那么李政道自身天赋异禀、治学勤奋

又得到一位接一位名师的青睐和提携

何其幸哉!

为科学“栽树”

上海交通大学讣告中这样写道

“李政道逝世是全球科技界的重大损失”

与这一句叹谓相辅的

是其姓名前的各类名誉、头衔

和硕果累累的学术成就

用一句话形容他

“是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

“之一”另一人是杨振宁

1956年,30岁的李政道

已经成为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二百余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这一年10月1日

他和杨振宁合作发表了经典论文

《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

冲破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

即“宇称守恒定律”

用形象的话解释定律

是“粒子照镜子”——

认为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

“长相”完全相同

运动规律也完全一致

由于宇称守恒是描述

组成宇宙间所有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因此粒子层面对称定理的恒成立

意味着对称即为宇宙物质的根本属性

该理论也确实在物质间除弱力外

其他三种作用力(强力、电磁力、万有引力)场景中

都得到了验证

因而在李、杨提出质疑之前

宇称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大基本原理

李、杨论文中对这一基础原理的质疑

以及彼时同在美国的女性华人物理学家

吴健雄对研究结果的实验论证成功后

二人凭借着“宇称不守恒定律”

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定理的提出,某种意义称得上

是具有“日心说”性质的物理学转折点

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将其称之为“找到了走出黑屋的门”

在诺奖致辞中

李政道借用了《西游记》中

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手掌的比喻

来形容科学世界的无止境求索

他说:“孙悟空翻了一串跟斗

以为已经到了宇宙的尽头

实际上他还在如来佛的手掌

因此在探索知识的过程

我们必须记住

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

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中

李政道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

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

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研究成果

为此之后继者拓旧路、开新途

1974年,李政道和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威克

提议用重离子碰撞来探索

极端高温高密条件下的新物质形态

基于这一观点

李政道在1986年特地邀请了画家李可染

创作了一幅国画

“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画面里,两头黑牛,角力相撞

理论也推动了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的建造

1986年10月17日

他在北京协助创办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并出任终身主任

1988年10月,李政道大力推动的项目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奠定了中国在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地位

这台机器在此后近四十年

始终供以全国高能物理学界使用

论李政道一生的科研路

成就,光前绝后;热爱,白首穷经

只是鉴于学问之晦涩、专业之壁垒

至此不再多言

为人才“造桥”

2019年8月

CUSPEA四十周年纪念之时

李政道写下了四个字:薪火相传

CUSPEA是他在上世纪极力推动的

一项培养中国物理学科研人才的计划

人才培育是李政道除了科研外

后半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艰难求学路上的“雪中送炭”

让李政道极力为后辈撑伞

1979年初,李政道应邀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系讲课时

发现许多学生成绩优异、有潜力

但受限于当时国内科学水平

难能有更多发展

李政道就开始计划为这些优秀学子

搭建出国学习的桥梁

这一年4月15日

李政道同国家高层讨论了

派遣高能物理研究人员出国学习之事项

1980年,在李政道、中国物理学界和多方推动下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简称CUSPEA)

正式启动

美国76所高校参与了CUSPEA项目

此后十年时间里

项目共选拔推荐了915人前往美国的一流大学

物理学院学习深造

CUSPEA搭建了向外桥梁

向内,李政道又推动建立了博士后制度

1984年5月21日

他向国家高层建议

借鉴国外的博士后制度

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实行博士后制度

这一年11月

我国博士后制度试行拉开了帷幕

从此,博士后制度这一舶来品成为了

中国培养和选拔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要方式

截至2023年6月

过去近四十年时间里

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约34万人

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52个

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338个

向外搭通道,在内建高楼

在我国科研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中

李政道举重若轻

1993年

李政道在夏威夷见到了一棵连脉成片的榕树

然后将其绘于纸上

并且写下两行字

“千枝万根皆相连,遍野成林仅一树”

用以寓意民族命运一体

2024年8月5日

中国这棵大榕树最粗壮的一支气根

彻底深埋进大地

成为榕树生长永远的支撑

李政道先生千古


参考文献:《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赵天池,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12

本篇作者 | 毕冉 | 田伟凤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网友看法

1、网友te李:又见到了束星北、叶企孙的名字……国民政府在那么动荡艰难的国家环境下还推行“种子计划”,实属难得!教育就是民族的未来,任何时候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2、网友快乐九龙二叔:李政道还是对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3、网友玉树临风:给米国输送了大量科技人才

4、网友热心钢琴Q2:[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向敬爱的老人家致敬![赞][赞][赞][赞][赞][赞]

5、网友狗粮发放:240万又怎样?何祚庥夫妇说了贡献为零[看]

6、网友险山炉峰:不知道李政道先生给祖国做了多大贡献,给科普一下!

7、网友聪慧阳光pn:李对国内作了实质性的工作,比扬贡献大。

8、网友快乐的火车CVL:还是民国出大师

9、网友大河子:壮哉,李先生

10、网友山妞696:致敬!大师!

11、网友安逸辰星kA:杨振宁先生发来唁电,李政道先生千古!

12、网友木元禾:[祈祷][祈祷][祈祷]

13、网友大石碎胸口,: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