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决定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
佩通坦政权危机的导火索,是佩通坦就泰柬边境局势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一段通话录音被公开,她在电话中称洪森“叔叔”。
2025年7月1日,在位于泰国曼谷的总理府,佩通坦(中)出席内阁会议后离开。新华社发(拉亨摄)
泰、柬两国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泰国总理佩通坦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同为有着跨国世交的政治家族的新生代,为什么迅速将双边关系推向战争边缘?两国边境冲突将怎么收场?
今天我们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视角的观察。
01
泰柬边界问题是殖民时代遗留的“伤疤”
泰、柬两国一直存在着边界问题争端,其根源是法国殖民时代遗留的“伤疤”。
目前泰、柬两国边界纠纷中,最重要的当数柏威夏寺及其周边4.6平方公里领土的归属。
泰柬关系的恩怨,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暹罗王朝(泰国前身)日益强大,与高棉帝国(柬埔寨的前身)就寺庙归属和边界问题多次兵戎相见。这段历史塑造了柬埔寨认为泰国是“压迫者、入侵者”的集体记忆。
法国殖民高棉之后,1904年与暹罗签署边界条约,将柏威夏寺划归了暹罗。但是1907年,法国在绘制勘界地图时又将其划入柬埔寨。
在柬埔寨班迭棉吉省波贝市拍摄的位于柬泰边境的波贝检查站。 新华社发(棉吉摄)
法国退出中南半岛后,柬埔寨将这一争端提交海牙国际法院,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最后判决该寺庙归属柬埔寨,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归属问题未明确。2013年,国际法院明确判决将该寺庙周边区域判归柬埔寨。
但泰国一直不承认国际法院的判决。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以柏威夏寺为代表的诸多边界地区,长期存在管辖争议,成为泰柬双方边境冲突的爆发点。
进入21世纪以来,边境冲突频频上演。比如2003年金边的反泰暴动,2008年柏威夏寺“申遗”事件引发的武装冲突,2011年的军事对峙事件,2013年的国际法院判决引起的双方冲突等,无不表明殖民历史遗留问题的巨大危害。
这种殖民遗留问题落到佩通坦和洪玛奈手中,冲突与以往没有不同,在处理手法上,也看不出两位政治家族的后代有什么不一样的政治智慧。
02
两国领导人为啥迅速全面决裂?
佩通坦与洪玛奈这两位政治世家的后辈上台执政,原本被大众寄望以深厚的跨国家族渊源,为两国解决历史积怨搭起新的桥梁、寻求新的突破口。
对佩通坦而言,执政不到10个月便遭遇国内经济滞涨、军方猜忌、与执政联盟离心等问题,急需用显著成绩来提振支持率。洪玛奈同样面临国内经济发展缓慢、电信诈骗多、国际舆论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双方5月28日发生交火后,两位领导人都希望迅速解决边界争端,增添执政功绩。
5月29日,也就是交火后第一天,佩通坦就与洪玛奈紧急通话,缓和局势,同时两国军方高层也在边境联络处举行了会晤。6月8日,双方还就争议地区达成重要共识。6月14至15日,两国时隔12年后首次召开联合边界委员会(JBC)会议。
然而,6月15日的一通电话改变了一切。
6月15日,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洪玛奈的父亲)通话,6月18日电话录音剪辑后被公开,将佩通坦推入执政以来最危险的境地。
洪森资料图。新华社发(批隆摄)
佩通坦为了展示“保卫主权”的强硬姿态为自己续命,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升级冲突。比如批准军队在“翡翠三角”一线加强侦察,授权军方封锁全部陆路口岸,公开点名柬埔寨纵容跨境电诈中心,向柬挥舞“断电”与口岸封锁的制裁大棒。
佩通坦应对危机的清晰逻辑是:通过边境强硬姿态换取军方与保守派的暂时支持,用行政补贴与口岸管制,对冲经济上的不良影响,期待用“保卫主权”叙事为自己的总理任期争取时间。
洪玛奈同样陷在“接班合法性”“执政能力不足”的漩涡中。其父洪森虽退居幕后,却以元老身份出面驰援,为稳住党内山头,持续向泰国释放强硬信号。比如与泰方通话时口头承诺避免局势升级,却在随后的行动中步步加码。6月2日以“侵犯主权”为由扣押泰军无人机,随即宣布将4处争议领土单方面提交国际法院裁决,将事态从双边谈判拉向多边法庭。
冲突半个多月后,洪玛奈也强势出牌。一是6月16日借父亲洪森之口下达24小时最后通牒,威胁全面禁入泰国农产品,切断泰国宽带、限制天然气输入。二是6月23日宣布停播泰国影视、冻结泰国投资审批、暂停水果与燃气进口。整体看,洪玛奈以“先主权、后经济、再舆论”的节奏稳固国内支持,还借父辈威望放大泰方“录音门”冲击,成功将危机转化为巩固新生政权的动员契机。
2023年8月10日,柬埔寨候任首相洪玛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参加政务活动 新华社发(李莱摄)
更复杂的是,边境对峙已经与跨境犯罪、区域安全叙事交织在一起。泰国媒体反复渲染柬境内网诈园区残害泰籍劳工的血泪故事,洪玛奈则指责泰国非法木材走私和军警纵容跨界犯罪,双方各执一词,却都在国内收获掌声,令“安全”与“正义”叙事被彻底政治化。
不论真相几何,这种以“痛点”换选票、以主权牌稳政权的策略,使历史争端蜕变为当下两位领导人的走钢丝风险:既要展示护土决心,又要避免擦枪走火;一旦内政压力再度攀升,边境摩擦随时可能被推高。
从目前迹象看,两国的全面战争意愿很难实现,受到各自的财力约束与东盟内部舆论牵制,但“小规模、多频次、仪式化”的边境冲突,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应该说,只有当佩通坦摆脱了执政危机,而洪玛奈也完成了权威固化,两国才可能重回谈判桌。否则,民族主义与家族政治的双重驱动,将继续把边境冲突推向“高风险、常态化”,并把东南亚一体化进程置于更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03
两国边境危机的前景
眼下泰柬边境虽未响起大规模炮火,但对抗的逻辑正在由偶发冲突变为制度化对峙。短期内,双方都没有、也承受不起全面战争的财力与国际成本,泰国需挽救因封锁而加剧的农产品滞销与资本外流,柬埔寨同样难以长期切断对泰互联网、电力与贸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便会自动降温。
在民族主义动员已被各自权力博弈内化为“刚需”的背景下,边境很可能进入一种“低烈度、高频率”的灰区冲突周期:无人机侦察、小口径射击、临时封锁口岸乃至象征性关停电力,将成为两国媒体日常推送的素材,用以定期检验和刷新民众对政府“护土能力”的期待。
局势演变的关键,在两位政治世交的后辈的国内处境。佩通坦需先摆脱不信任案弹劾、经济低迷困境以及成功与军方修复关系,洪玛奈则要巩固新班底的权威。如果泰国政局趋稳、柬埔寨完成内部整合,双方可能重新激活联合边界委员会,将技术勘界与法律争端分轨处理。反之,只要民族主义仍是主要执政筹码,双边机制便难以恢复。
2024年8月18日,新任泰国总理佩通坦·钦那瓦在曼谷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拉亨摄)
外部环境也是影响泰柬关系的重要变量,重点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东盟有斡旋的优势,但成效注定有限。历史上,东盟有在双方斡旋的传统,也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因为泰国坚持“双边解决、不希望第三方介入”的立场,注定东盟斡旋有限。
二是国际法院的作用存疑,将是一把双刃剑。6月15日泰柬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失败后,柬方已向海牙国际法院再次提交正式信函,寻求该法院解决其与泰方有争议的4个边境地区的争端。一旦国际法院决定受理,法理程序可能将给双方留出一段时间的冷却期,也可能因泰方的拒绝而升级为军事、外交对抗;等到判决结果出来,也可能会成为下一轮对抗的新导火索。
三是大国因素也会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方已通过多种形式表示,泰柬双方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美国以及柬埔寨曾经的“宗主国”法国,在泰柬此次冲突中都有相关的利益考量。泰柬两国不得不考虑相关大国对此地区的态度和利益。
总的来看,泰柬本轮关系紧张,不太可能继续升级为局部战争。但在大国博弈加剧、国际局部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在泰柬新生代领导人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双方边境问题也许一直会是影响地区局势稳定的“雷点”。中短期来看,泰柬关系大概率会呈现“摩擦—有限谈判—再度摩擦”的周期性常态。
(作者:张超哲,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李林珊,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相关阅读>>
佩通坦被暂停总理职权,她还能不能翻盘?丨夜观天下·深读
网友看法
1、网友大爷就喜欢叼各种毛:观天下,你啥想法,
2、网友优雅河流zH:美女总理没经验,形象也太便民了,可惜!
3、网友雪夜倾听风声:见人就双手作合,不成熟的样子。通话又心无介备,口气低人一等。做女儿和媳妇这样还可以,做国家领导人这样还是欠缺的。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