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新闻

北京4天下了近一年的雨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5-07-30 09:33 阅读

又是一夜大雨,从7月28日夜间到29日早晨9点,北京市平均降水量70.1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房山阎村195.4毫米。景区全部关闭,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密云水库泄流……北京这轮降水有多强?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影响,北京从2025年7月24日开始出现明显降雨,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达到543.4毫米(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特大暴雨级别。

北京的平均年降水在600毫米左右,543.4毫米相当于这个地区四天多下了近一年的雨。

最强的小时雨量达到95.3毫米,相当于1平方公里区域1小时内被泼了38个标准泳池的水(按长50米、宽25米、深2米计算),直接“硬灌”近10公分深的水在地面。

我国多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1-3年一遇”,对应小时雨强约30-50毫米,而95.3毫米/小时的雨强已远超这一标准,其破坏力远超常规降雨。

受暴雨影响,密云、怀柔、延庆等地出现灾情,目前各地正在积极展开救援。

网友看法

1、网友龙龙167600498:降雨带北移了,以往夏季四川重庆的河流经常涨水,自从是2020年以来,四川夏季几乎等同于干旱,偶尔下点雨也不多。特别是成都,十多年前的夏天几乎每天晚上下雨,白天晴,温度在33度以内,现在随便就是37-39度,大有向重庆看齐的趋势。

2、网友上山下乡精神万岁good:看看今年下雨多少? 2024年,武汉下了几滴雨? 2023年,武汉下了几滴雨? 2022年,武汉下了几滴雨? 现在城市乡村到处都被水泥混凝土覆盖。 城市洒水车冬天拼命洒水,夏天秋天不见踪影! 太阳每天辛辛苦苦蒸发不到水了。 空调将空气水分吸收了。 城市高耸入云的大量干燥建筑物吸附了流动的空气中的水分。 空气中还有多少水分子,能够集聚成为雨水? 空气中水分子减少了,云层更稀薄了,太阳就更毒辣了! 几十年前教科书上说城市热岛效应,现在成了城市沙漠效应了! 人类活动已经破坏了自然循环了! 以前湖北农村两季水稻,一大半土地夏天四个月被水浸泡,自然循环正常,天气正常。 长江汉水水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将地下水吸收走,,, 形成现在这样的气候,南水北调只占10%,三峡大坝20%,城市化30%,空调和生活废水排放方式改变占10%,农产品不值钱,种植结构变化占30%! 武汉现在不是夏天就是冬天。沙漠也有胡杨树!抱着火炉吃西瓜,沙漠的夜晚还要抱着火炉,夏天武汉的夜晚还有几个人敢出门走走!夏天的夜晚高温不降,高温天气日夜连轴转,比沙漠的气候更恐怖! 沿海城市受海洋影响,气候变化不大,武汉,重庆,成都这些内地城市都太大了,覆盖了几个县的面积。现在气候变化了

3、网友勇敢的芒果i:北京暴雨:城市与自然的深度博弈 近日,北京4天下了近一年的雨,这场极端降雨,是自然给城市的一次“大考”。 从气象角度看,副热带高压、台风残余环流和高空槽的罕见叠加,形成了这场“暴雨盛宴”。而北京特殊的地形,山脉对水汽的强烈抬升,让降雨更加集中。 从城市层面来看,它充分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短板。我国多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仅“1 - 3年一遇”,难以招架此次95.3毫米/小时的雨强。交通瘫痪、内涝严重、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不仅影响城市正常运转,更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灾难面前,北京迅速响应,各部门积极救援,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但这也警示我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城市韧性刻不容缓。未来,应提高排水系统标准,完善预警响应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与防灾联动,唯有如此,城市才能在极端天气下安然无恙 。

4、网友鱼跃于渊:是不是因为北方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好了,所以降雨量大了?

5、网友朴实清风ys:这一次,北京的地下水的水位是不是可以恢复了?

6、网友叮叮当当小美酱鸭:为密云,怀柔,延庆同胞祈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