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本金成本低、操作简单,却无法兑现当年缴费所承载的养老承诺,更难弥补参保人心理落差和制度信任的缺口。
▲资料图: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社保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相关问题都当以最大的善意来处理。图/新华社
文 | 信海光
29年前买的“老农保”不翼而飞,到现在却只能退本金?
据报道,1996年,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一对恋人去镇政府民政办领结婚证,被要求缴纳200元钱购买一份社会养老保险。现在这对夫妻都老了,却发现当初斥“巨资”购买的“养老保险”并不存在。
8月21日,长宁县梅洞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确认,粟培是有那么一个“红本本”,但当时并没有养老系统,经查询也“无存档记录”,现在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退还当年的200元保险金。
根据报道,民政部1992年1月3日发布了一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方案对当时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作了规定,粟培结婚时购买的社会养老保险或在该背景下产生。
在民间,不少人将1992年开始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叫作“老农保”。“新农保”开始推行后,各地相应启动了“老农保”的“并、转、退”工作。但粟培当初购买的这份“老农保”不知因何没有被及时处理,也没有在社保系统形成档案,以至于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出现的原因复杂,其社会成本一般也多由各方面共同分担。但就此事而言,粟培其实非常无辜。
在当时的历史情形下,年轻农民很难会主动去买社保,这份社保没有被及时清退,甚至“不存在”,也并非自己的责任,而是源于制度建设初期的漏洞、档案管理不健全等。
在这种情况下,只退还200元本金,相当于让粟培一人承担了绝大部分损失,并不公平。
29年前的200元,无论计入通胀因素,还是存为定期,或者按照目前的社保缴费回报估算,29年后都应该有几倍的收益。这笔钱虽然依旧不多,但总比只退还当年的200元本金要好一些。
当地目前给出的解决方式,显然并非一种妥善处理。难怪粟培拒绝接受退钱,回去后也一直想不通。
这种处理方式也不能说出于对接工作人员的颟顸,因为据工作人员反映,“也帮忙一级一级地问了”,但最终“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退还当年的200元保险金”。
这表明,这也是一种可以代表当地有关部门的处理态度。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件事才“出圈”,引起舆论关注与热议。
粟培的200元缴费事件,看似微小,却揭示了公共政策推行早期的风险,也折射出制度建设初期的漏洞以及善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性。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刚起步,地方政府推出的各类基金或保险试点存在档案管理不全、制度衔接缺失问题的并不罕见,多年以后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的,也并非孤例。
比如2014年左右,宜宾就曾经启动过一轮“老农保”退还工作,将本息全部退还参保村民。有村民在上世纪90年代买过类似的保险,当时100元一股,10年后按130元一股退还。
过去数十年间,中国长期处于制度转型期,产生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个体权益受损、社会公平感受挫,对政府、政策信任度降低,进而累积不满情绪。
所谓善意处理,是指在历史遗留问题中,相关方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找制度衔接或补偿方案,不仅保障基本经济权益,而且尽量恢复历史承诺的价值。至少,要让当事者体会到善意和诚意。
但在粟培事件中,地方政府退还200元本金,或许技术上可视为一种“处理”。但这种方式是否充分体现了对历史参保人权益的尊重,值得商榷。
毕竟,退本金成本低、操作简单,却无法兑现当年缴费所承载的养老承诺,更难弥补参保人心理落差和制度信任的缺口。
善意处理往往需要额外成本——查档、核算、补偿、制度衔接等,都有资源投入。但从社会整体收益看,其实是值得的。这不仅能提升公众对制度的信任、减少社会不满,还能形成制度自我完善的正反馈,降低未来类似问题的发生概率。
换句话说,善意处理是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的权衡,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投资”,而退本金仅是最低限度、成本最小的“兜底措施”。善意处理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经济补偿,更承载了制度、公信力与社会公平的多重意义。
撰稿 / 信海光(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网友看法
1、网友勇敢的心:29年前200元能买希望,29年后200元只剩心寒!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句查无记录就能打发,老百姓的信任比黄金更珍贵——退本金易,补民心难!
2、网友钓鱼我是空军一号:怎么才能让老百姓相信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在,现在是信息时代,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都很引发广大群众对政府的失望与不满!
3、网友啥是昵称01:即使退费,那也得按当年的购买力退,而不是按现在的购买退,如果按现在的购买力退,这跟无赖有什么区别
4、网友浓茶相伴:看着我的社保卡,瑟瑟发抖呀。[呲牙][呲牙][呲牙]
5、网友不凡的清逸:欠民政局200元试试[笑哭]
6、网友WalkerITalket:一句历史问题,让百姓感到了冰冷和信用
7、网友手机用户53098094646:96年我爸妈给我买的一次性200养老保险,2016年叫我去领走多给90多块利息。它说不领就没有了[吐血]
8、网友非线性沉默:看到了30年后的我们
9、网友智者霍林郭勒7g0:96年33岁的我在镇上开服装店,那时确实镇里也有人叫我买两佰整养老保险,我回应是骗子,他说不会的是政府担保的,坚决不买,最后没买了!
10、网友人世苍茫luoshu1981:哈哈哈哈。。社保缴纳从十五年到二十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11、网友半影:当年交的这200元养老保险去哪儿了?没存入专门账户吗?
12、网友放空自己放空未来:这是一个“讲诚信”的政府[赞]
13、网友水清那个火:这时候不来个视同缴费[呲牙]
14、网友jackey li:我们现在买的算早期吗?都不安全啊
15、网友关不上的窗....:哈哈 ,诸位的30年后结局看到了吧?让你们再交
16、网友顽强精灵LA:社会公信首先从政府开始。或者说,政府的信誉是社会公信的基础。
17、网友社会主义好:养老是大问题,退休资金全国不分阶级身份,人人一样
18、网友卑禹廷:我的200块也给退了,当时不在老家父母给领的[捂脸]特别无语
19、网友我想去拉萨:我也是96年结婚,也被强制交了200,也没有退,坐标湖北
20、网友Linda chow:[比心][比心][比心]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