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新闻

巴勒斯坦建国有哪些障碍

来源:变局TheChanges 时间:2025-09-26 01:16 阅读

一个只能存在于外交文件上的“国家”,真能被称为国家吗?

9月21日到22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法国、比利时等10个西方发达国家集体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时至今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只有美国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建国事业迎来“外交高光”。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硬回应称,“绝不可能”会有巴勒斯坦国,并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威胁“等着瞧”。美国总统特朗普同样表达强烈不满,还批评盟友的集体动作不过是在“作秀”。

事实上,巴勒斯坦离建国越来越遥远了。虽然越来越多国家为巴勒斯坦“外交背书”,但现实中的巴勒斯坦不断消失。西方多国外交上的“背书”,并不能为巴勒斯坦起到实质性的支持。

西方国家的承认,更多是对国内民意的回应。冲突持续逾700天,超6.5万人死亡(含2万儿童),九成基础设施被毁——这些数字和惨状通过社交媒体震撼全球良知。欧洲城市街头持续数月的大规模抗议,迫使政府必须有所行动。法国穆斯林人口占比达10%,英国工党面临进步派压力,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政府回应民意的必然选择。

再加上西方对美国霸权的离心力增强。特朗普政府一面在关税上打击盟友,一面在巴以问题上袒护以色列,使传统盟友开始重新思考战略自主性。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作为展示独立外交的旗帜;西班牙则借此巩固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然而,这些集体承认巴勒斯坦的西方国家,也非常明白,现在巴以力量对比的天平,根本不在巴勒斯坦方面,巴勒斯坦现在已经没有建国基础。

这里有两大障碍:

第一是美国的态度。挺以是特朗普最基本的政策。按照国际流程,巴勒斯坦建国,需要联合国安理会15个国家中,至少9个投赞成票,常任理事国中还不能有反对票。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英国、法国都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再加上此前就承认巴勒斯坦的中国和俄罗斯,现在安理会“五常”中,只剩下美国了。但以美国现在的态度,一票否决恐怕难以避免。

巴勒斯坦建国的第二大障碍,就是以色列持续的掏空。

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覆盖率超8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国际承认率创了新高,但巴勒斯坦实际控制领土却萎缩至历史最低。

现在,以色列正在进一步蚕食、分割巴勒斯坦土地,驱逐巴勒斯坦人。没有人口,没有土地的“巴勒斯坦国”,谈何承认?

按照联合国决议,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领土,也是未来巴勒斯坦建国的所在地。

但现实是:东耶路撒冷已经被以色列吞并。今年8月,以色列极右翼的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宣布推进约旦河西岸的“E1区”定居点项目,计划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建造3401套定居点住房,彻底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区域分割成碎片,斯莫特里奇表示这将“永久消除巴勒斯坦国的可能性”。

事实上,蚕食约旦河西岸的行动,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现在,当地已经有超过1200个“黄色铁门”随时封锁道路和村镇,巴勒斯坦人的行动自由越发受限;而加沙地带,目前仍在战火中。以色列和美国的既定计划,是将那里的200多万巴勒斯坦人,全部清空。这一点,特朗普今年1月已经明确表态。内坦尼亚胡已经扬言,要扩大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全面占领加沙地带”。

从国际法的维度审视,巴勒斯坦处于独特的“准国家”状态:拥有遍布多国的外交使团,奥运赛场上能升起自己的旗帜,却在现实层面缺乏国家的核心要素——没有军队,没有清晰的边界,没有实际运作的首都,更缺乏对名义上领土的有效控制。这种矛盾处境使其在国际社会,既确实存在,又近乎虚无。

这正是当前巴以困境中最深刻的悖论:“承认潮”在外交层面赢得了象征性胜利,却无法掩盖巴勒斯坦在地图上日渐消失的残酷现实。

国际承认的最大意义,在于使巴勒斯坦国家身份的合法性得以在国际政治话语中存续,使其能够在联合国等多边舞台争取更多支持,对以色列及其盟友构成某种道义压力。至少在由文书和决议构成的“纸面世界”里,巴勒斯坦尚未被完全遗忘。

然而,外交承认不等于实质建国。如果无法实现持久停火,没有可掌控的土地,没有完整主权,没有民众的自由流动权,那么这种承认终究只能是一场空洞的“道义慰藉”。

一个只能存在于外交文件上的“国家”,真能被称为国家吗?

网友看法

1、网友认真的光束Zi:正义必须坚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必须保障,事物不会一成不变,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