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田晓航)10月8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这意味着深秋正式来临。中医专家提醒,寒露时节气温降低、昼夜温差显著、空气更加干燥,容易诱发呼吸道、关节、胃肠、心血管等方面疾病,养生防病应注重防寒防燥、收敛阳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张振鹏介绍,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寒露时节,“凉燥”之邪易导致肺津耗损、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使人出现口鼻干燥、咽喉痒痛、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
同时,“寒邪”易侵袭人体经络关节,使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进而疼痛、僵硬、活动不便;还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脘腹冷痛、腹泻便溏、食欲不振等。气温骤降还会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寒露时节是万物收敛、人体阳气内藏的转换时期。”张振鹏说,这一时期饮食应以温润为主,适当多食银耳、百合、山药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减少辣椒、花椒、白酒等辛辣发散之品摄入;体质虚弱者可适当平补,但不宜过于滋腻厚重;宜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选用淡茶水、蜂蜜水、梨水。
专家介绍,这一时期还应早卧早起、睡眠充足;注意保暖防寒,早晚及时增添衣物,老年人应全面保暖,尤其注意头颈、腰腹、脚等部位保暖;定期开窗换气以免污浊空气滞留,保持一定空气湿度以缓解秋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而伤阳气,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和过度忧思。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说,寒露时节还可采用中医导引法来宣通肺气,帮助肺发挥“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具体做法为:取正坐坐姿,两手按膝,转头同时双手向上推引,左右各15次;其后叩齿36次;最后漱咽口中津液三次。
网友看法
1、网友黄瓜HSG:江浙沪的天气温度胜似六月天,没有一点寒露的感觉[发怒][发怒][发怒]
2、网友歆悦(拒绝连赞):寒露时节,气温渐凉,宜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同时注意润燥,多食润肺滋阴之品,调养身心,安然迎接秋冬。
3、网友何大哥1963:重庆这几天都在三十度以上,哪里寒气
4、网友安全顺利上善若海:江浙沪35°,注意防寒!
5、网友N维视界:预防为主[微笑]
6、网友温柔辰星Iip:这鬼天气与节气格格不入,我们还在过夏天,可寒露节气摆在我们面前。
7、网友兰舟:言之有理,[祈祷][祈祷][祈祷]
8、网友阿春:任何养生理论不说地点都是刷流氓!地球是圆的,中国寒露,澳大利亚正是雨水节气。一个春天一个秋天,你说该怎么养生?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