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2日,荷兰政府以担心安世(Nexperia)的关键技术可能被转移给母公司闻泰科技为由,正对安世进行介入。
荷兰宣布对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在全球30多个主体进行冻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为期一年。
在该消息影响下,10月13日闻泰科技股价直接跌停。
总部设在荷兰的安世是一家为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生产电脑晶片的公司,2017年被中国企业收购,其母公司闻泰科技则在2024年12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时间拉回到2024年。
美国大选结束后,即将卸任的民主党政府死性不改,于12月2日发起第三波“半导体打击”,一口气宣布对140家中国实体进行出口管制,涉及电子、通信、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交通基建等。
这140家企业中有136家来自中国本土(其中就包括本次遭殃的闻泰科技),还有一家日本企业、一家新加坡企业和两家韩国企业——四家海外企业均为国内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
此次打击范围和深度可谓前所未有,条款要求对名单内企业申请购买许可一概拒绝,不但适用于美国供应商,也包括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供应商。
至于日本和荷兰,则以“自主实施对华出口管制”为由予以一定程度的放松。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些规定受到行业游说的影响,文件长达200多页,“极度复杂”。
一名美国智库分析师表示,这种复杂性反映了制定规则过程中进行的激烈谈判,“规则越长,意味着有越多不同的参与者在其中发挥作用。”
作为对美方限制措施的回应,12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汽车工业协会、通信企业协会、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发表声明,指美国随意修改贸易规则,给中国相关行业和产业链的安全稳定造成实质性损害,建议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所谓“谨慎采购”,其实就是要求国内企业尽快摆脱对美国产品依赖,转向寻求国内替代——双方正进行一场“芯片脱钩战”。
实际上,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主要集中在手机等高端芯片领域,打击对象是中兴和华为等个别企业,而拜登上任后将制裁范围一步步扩大到了军工、医疗、汽车等领域,现在已基本覆盖全行业。
众所周知,拜登任内一个极其重大的举措是发起了对中国的“芯片战争”。
他“一手软,一手硬”,通过出口管制和施压美国盟友等方式阻止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和装备,同时以大量财政补贴的形式吸引台积电、三星等公司赴美国建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产业政策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被视为禁忌。
可随着中国企业逐步向高端产业链进军,西方政界、学界习惯于将这种成功解读为产业政策的作用,即企业拿了政府的补贴,或政府规划了行业的发展。
我们不排除类似解读是某些西方企业刻意引导形成的,以此来要求政府提供高额补贴,并掩盖自己创新生产能力的不足。
实际上,把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简单归因于政府补贴显然不合适,中国企业的成功往往是“自主创新+国内大市场”的结合,产业政策最多只是顺势而为,锦上添花。
但不管怎样,拜登政府很吃这一套理论,任内推出了大量政府补贴产业的法案。
以大家熟悉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为例,它将投入520多亿美元用于半导体行业补贴——民主党习惯于把产业政策与地缘政治博弈给联系起来,某家公司一旦根据该法案获得补贴,十年内禁止在中国和俄罗斯设立高于28纳米制程的新设先进半导体工厂。
根据《芯片法案》,在美投资440亿美元的三星电子将获得64亿美元补贴,投资650亿美元的台积电将获得66亿美元补贴,投资38.7亿美元的SK海力士则获得4.5亿美元补贴。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今年春的一场论坛中曾明确表态支持美国的晶片政策,他说华盛顿的政策有一部分是为了“让中国发展半导体的脚步缓慢下来”。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陪同拜登视察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保持领先技术优势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其一是聚焦于自我创新,通过兜售成熟产品给竞争对手,募集大量研发资金,用来开发领先的下一代产品;
其二是不惜牺牲掉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也要通过限制、制裁、出口管制等方式阻碍对手进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前者更像是良性循环,而后者是一种被动、保守、不自信的思路,获得的好处只是暂时的,且成本很高。
美国议员砸东芝收音机。八十年代美国对日本产品进行了20次301调查,绝大多数以日方“自愿”限制出口告终。
时至今日,一个割裂半导体生态系统已是明眼可见的趋势,美国“小院高墙”的院子只会不断扩大,墙只会越筑越高,中国不可能再抱有采购美国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幻想。
有观点认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名单越来越长,恰恰说明中方企业的进步。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中国进口了约合2.5万亿人民币的芯片,是耗费外汇最大的一项进口商品。
可到了2024年,仅1月至10月中国出口的芯片即超过9300亿元人民币,全年破1万亿元不成问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芯片出口国。
尽管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中低端晶片,但中低端晶片其实涵盖了大部分应用范围。
制裁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对于制裁者还是被制裁者。
站在中方角度,直接排斥外国企业和技术只会延误自身学习进程,绝非明智选择。
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让外国公司继续在华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企业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最理想的状况是,随着中国企业自身技术进步逐渐成为行业领导者,自然而然地收复国内市场并走向海外,如:华为在电信设备领域,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等。
从长远看,坐拥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的中国终将孕育出引领行业的头部企业。
网友看法
1、网友铁子拆书:荷兰以“安全”之名冻结安世资产,实质是配合美芯片封锁的“明抢”。将商业问题政治化,既伤中欧互信,更动摇全球产业链根基[祈祷]
2、网友南唐遗梦66:壳牌,联合利华,都是荷兰的吧[呲牙]
3、网友正好五金机电东成专卖店:秋后算账,一定会!
4、网友黄河看滩人:河南真胆大
5、网友知情达理天空aJu:https://m.toutiao.com/is/4XfuN2mzfMc/
6、网友心向自由的鹰:荷兰有牌吗?
7、网友乘风破浪:开始了?荷兰算个狗屁
8、网友明代观籍:中国应考虑冻结飞利浦等在华资产。直到本次半导体事件解决为止。
9、网友乐天派雪碧Ln:断稀土都是废品一堆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