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1月9日,一款名为“埃安UT Super”的新能源车以国民好车的标签闯入市场——换电版4.99万元、整车版8.99万元的定价,直接刷新了同级别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底线。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的背后站着京东、广汽集团、宁德时代三方,其中京东虽未直接参与整车制造,甚至没有自建工厂的计划,却因牵头打造“国民好车”IP,首次被市场贴上“造车关联者”的标签。
一场轻资产的跨界联姻
在这场联合打造的“国民好车”合作中,三方的角色定位都很明晰:广汽集团是整车制造商(埃安为广汽旗下新能源品牌),负责车辆的生产与核心技术;宁德时代是电池供应商,提供换电版车型的核心动力支持;而京东的定位,是生态整合者与渠道赋能者,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用户基数为此次合作赋能。
这种“轻资产”模式,让京东以最小的资金风险和最擅长的姿势,切入了汽车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它无需背负重资产工厂的折旧与巨额研发投入,却能在汽车产品定义、销售乃至后续生命周期中,刻下自己的烙印。
深层动因:京东的生态棋局与增长困境
在电商主业增速放缓,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任何巨头的跨界都绝非跟风,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突围。对于京东而言,涉足造车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首先,京东的核心电商业务已步入成熟期,增长引擎需要新的燃料。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其后市场,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超级赛道。直接下场造车风险过高,而通过整合赋能的方式切入,则能迅速将自身流量、渠道优势变现。
而且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构建了‘人、车、家’全场景智慧生态的公司”,后者显然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高的估值溢价。京东需要一个新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来维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和估值水平。
重要的是,其造车后,涉及到的汽车销售、金融服务、售后服务、能源业务等等环节都是巨大的收入池。京东通过此举,有望从单纯的“商品流通服务商”升级为“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优化其收入结构,降低对传统电商的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遍布全国的仓储物流网络和高效的配送体系。而汽车产业,恰恰是一个对供应链和物流要求极高的行业。京东物流可以深度参与新车的零部件供应链管理,将其在消费品领域积累的高效仓储、库存管理和干线运输能力复用到汽车产业,这本身就是一个B端服务收入的增长点。再想象一下,未来遍布城乡的京东配送站,是否也能成为小型换电站或展示点?
在智能化时代,汽车被普遍认为是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移动终端”。京东的战略野心,绝不止于卖车。它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将智能家居、云计算、AI服务、语音助手乃至购物入口,无缝植入汽车智能座舱。当你在下班路上,车机系统根据习惯为你推荐生鲜商品并自动下单,送达时间与你到家时间精准匹配。这便将消费者的“在途时间”成功转化为了京东的“消费场景”。
此外,汽车产生的行驶数据、用户习惯数据、位置数据等,是比消费数据更具价值的数据金矿。通过与车企共享这些数据,京东能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优化其从商品推荐到物流路径的一切决策,构筑更深的数据护城河。
京东的不造车逻辑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平台拥有数亿活跃用户,“京东”二字本身就是信誉和流量的保证。埃安UT Super将通过京东主站、京东汽车等渠道进行首发和销售,利用京东的“6·18”、“11.11”等营销节点实现爆发式的曝光。这是一种典型的“IP授权+渠道赋能”模式。
此外,京东旗下的京东科技还可为广大的车主提供汽车消费金融、保险服务。同时,京东汽车的养护网络可以承接新车的售后保养业务。埃安UT Super卖得越多,其金融和售后服务的收入就越高,形成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4.99万的换电版本埃安UT Super。这背后是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块”技术。而京东庞大的线下网点资源,理论上具备改造为换电站的天然优势。目前,京东拥有3000余家养车门店和4万家合作服务网点,这些都可以直接改造为换电站。如果京东能参与甚至主导换电网络的建设,它将不仅仅是一个卖车平台,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能源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其商业价值和战略地位将得到质的飞跃。
造车的潜在挑战与风险
不过,造车的前景虽好,但前路绝非坦途。
其一,埃安UT Super被指为广汽现有车型换标,缺乏原创设计,不少网友吐槽其外观“丑”、“换壳”,可能影响该款车的品牌溢价能力。
其二,京东虽然不直接参与制造,但是其是埃安UT Super汽车独家线上渠道方,消费者若是遇到质量问题,可能优先向京东索赔而不是广汽或者宁德时代。而且这种情况下,京东作为联合打造方,其品牌信誉将受到直接冲击。所以,如何对制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其必须面对的课题。
其三,京东宣传的全国千座换电站的目标尚未实现,截至2025年10月,仅建成500座,实际便利性还有待验证。
其四,汽车产业链条长、周期重、专业性极强。京东作为“外来者”,能否真正理解行业规律,协调好与广汽、宁德时代等巨头的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将决定合作的深度与持久性。
一场高明的“生态”卡位战
总体来看,京东“造车”,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卡位。它并非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或比亚迪,而是要成为汽车产业智能化、网络化变革中的 “生态整合者”。
通过这次合作,京东成功地将自身从产业链末端的“销售渠道”,前置到了产品定义、商业模式设计的源头。它用最小的代价,撬动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试图将未来数以百万计的智能汽车,变成其零售帝国和数字生态的延伸与触角。
这笔生意的本质,不是靠卖车赚取制造利润,而是通过“车”这个新节点,激活其庞大的存量资产(流量、物流、数据、金融),创造新的服务性收入,并牢牢抓住下一个十年的流量入口。埃安UT Super的4.99万元售价,买的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京东通往未来的那张珍贵船票。
网友看法
1、网友花丛沉醉留影的友:京东造车就是一个伪命题,一没技术二没经验,所以只能是卖车
2、网友Aman:简单说,第一,玩换电平台比造车赚的更多。第二,他要的是终端。渠道为王,中国能生产的太多太多了,这个时候,谁掌握渠道,谁牛逼。这一点就是当年的国美
3、网友聪明星空zK:有能力的赶紧开发停车场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