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连日来,由张家界七星山刮起的 “荒野风”正席卷网络。
这场全名为“张家界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的活动,地点设在张家界七星山景区,官方口号为“在原始自然环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耐力、智慧与勇气的极限较量”,比赛设排名,冠军奖金20万元起步。公开报道显示,参赛者多是介于专业户外运动员和无训练基础普通人之间的爱好者,有一定的户外生存经验和技能。
目前,比赛已经进行到第34天,场上还剩余15人。随着赛程推进,“冷美人”“林北”“苗王”等素人参赛者被网友们所记住并津津乐道,赛事现场、选手动态、惊险瞬间等内容的短视频在抖音、微博、快手等社交平台呈刷屏之势。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数以亿计,多次斩获平台热搜,实现了破圈层传播。
从一个区域性户外活动,到频频霸占热搜的国民级IP,七星山景区的成功看似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精准的“IP打造方法论”。然而,在光环之下,关于其模式能否持续、赛道是否已趋拥挤的追问,也悄然浮现。
图源:张家界文旅微信公众号
七星山景区的破圈密码
数只蚱蜢被串在木条上,还有一堆野生蘑菇……
“之前四条腿的我都不敢去搞,现在我感觉我胆量又大了,抓的时候手心在颤抖,烤着吃的时候很香很香。”镜头前,女选手“冷美人”正对着镜头展示她捡的“素菜”和捉到的“蛋白质”。镜头后,观众“真实冒险”的视觉渴求得到了满足。
此次挑战赛规则的设定,强调选手在极限环境下的生存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协作,而非单纯的竞技对抗,由此带来了区别于传统户外节目的新鲜感。而选手的挣扎、协作、淘汰,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人性的戏剧张力,看点十足。
“赛事的成功,绝非‘荒野’与‘美景’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次从零到一的工业化IP打造过程。”一位资深文旅项目策划人向记者分析,这套方法论的核心,是 “顶级自然景观+极限生存挑战+短视频传播” 的黄金公式。
具体而言,在场景选择上,张家界七星山本身是世界级的视觉符号,其险峻与奇崛,为“求生”叙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具有高辨识度的舞台。这解决了内容创作中最关键的“场景稀缺性”问题。七星山景区总经理介绍,景区内绝壁高悬、峡谷深切、丛林密布,完美匹配“户外运动天然竞技场”的定位,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另外,赛事规则精心设计了强冲突、高悬念的环节,在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观看他人在极端环境中挣扎、奋斗、突破自我,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宣泄和替代性满足。而挑战赛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是天然契合短视频传播规律的“内容富矿”。
“目前(赛事在)全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50亿。”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健兵表示。
“冷美人”展示蘑菇 图源:抖音
“荒野求生”IP: 从蓝海到红海的加速赛道
事实上,“荒野风”已不止一次在国内吹起。
2014年,四姑娘山越野跑首次举行,之后一年比一年参赛规模大。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中,参赛者需徒步穿越121公里无人区,经历盐碱地、峡谷等复杂地貌。而此次七星山景区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涟漪正迅速扩散。
记者发现,国内已有其他自然景区正在筹划或启动类似概念的荒野求生项目,但模式大同小异。比如,在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杯荒野求生比赛历经34天,目前剩余13名选手,包括2名女性选手,11名男性选手。
“我们正在目睹这个细分赛道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红海’。”一位文旅投资分析师指出,“同质化竞争是最大的隐患。当观众打开手机,看到A景区是荒野求生,B景区也是荒野求生,同样的挑战、类似的剪辑,新鲜感会迅速衰减,审美疲劳将不可避免。”
未来发展:走向专业体育,还是娱乐化真人秀?
如七星山景区一样,“荒野求生”IP的长期发展,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引入更知名的选手,设置更极限的挑战,还是融入更多叙事元素?它究竟要走向何方?
从以往的赛事模式分析,有两个参考方向:一条路径是走向更专业、更权威的体育赛事。强化竞赛规则的专业性,吸引全球顶级的生存专家参与,打造成为户外挑战领域的“世界杯”。但这意味着提高门槛,可能牺牲部分大众娱乐性。
另一条路径是彻底拥抱娱乐化,做成户外真人秀。引入更多明星嘉宾,强化剧本和人设,制造更多综艺效果。这条路商业变现快,但可能背离“硬核求生”的初心,引发核心受众的反感。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专业性和观赏性之间找到平衡,但这需要极高的操盘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这场“荒野狂欢”能持续多久,不仅取决于七星山自身能否持续创新,更取决于整个市场能否跳出简单模仿的窠臼,开辟出新的价值维度。当潮水退去,唯有真正构建起深厚护城河的IP,才能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流量泡沫。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