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体系庞大繁杂,共制定几十个考核细则,每月对月度考核成绩进行排名并正式印发,为完成考核任务,基层需要报送工作台账、会议照片、宣传稿件、手机截图等大量佐证材料……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前不久通报,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些部门考核隐形变异、指标繁杂,加重基层负担。
考核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考核脱离实际、过多过滥,就会加重基层干部负担,助长形式主义。近年来,中央出台规定精简干部考核,各地切实优化考核体系,让干部有更多精力真抓实干。但仍有一些地方不顾基层实际,胡乱增加考核事项;有的搞纸面考核,重留痕轻实绩;有的急功近利,刚部署就考核……种种怪象,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不堪重负。
科学合理的考核,应建立在对基层工作的深入了解之上,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定考核时没有充分调研,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考核决策的官僚主义,必然催生应付考核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无法集中精力办实事求实效,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作表面文章上。
把基层干部从繁杂考核中解放出来,首先,要坚持党中央强调什么就考核什么、阶段性发展短板弱项需要突破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指挥棒”始终应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其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少、考精、考准,科学合理设置指标。再者,改进考核的操作方式,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主要还是看实绩,更多关注改革发展、政策落地情况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积弊非一日之寒,整治需久久为功。让基层考核精简高效,才能使基层干部的精力真正投入到解民忧、促发展的实事上来,才能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精准落地生效,才能营造出清朗昂扬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新华每日电讯)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