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如果告诉你,一个国家首都的正在下沉,你会想到什么?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10月2日的讲话中描绘了这幅惊人场景。
首都德黑兰真的在“下沉”,字面意义上的下沉!
一些地方土地每年下沉高达30厘米,地下水都快见底了。
他坦言,去年已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提出迁都建议,但当时遭到批评和嘲笑。
如今,这位总统带着“我早就说过”的无奈,宣布伊朗别无选择,必须迁都!
这场牵动整个中东格局的大搬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和战略考量?
德黑兰的危机:不只是缺水
德黑兰怎么了?
这座拥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整个城市的水资源用量占到了伊朗全国的近四分之一,可见其资源需求与承载能力之间的严重失衡。
去年降雨量仅为140毫米,而标准降雨量应为260毫米,降雨量下降了约50%至60%,今年的情况同样严峻。
伊朗总统警告,如果不节约用水,向德黑兰供水的水库可能最晚今年10月就会干涸。
除了水危机,德黑兰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这座城市位于两条主要地质断层带上,地震风险巨大。
作为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德黑兰的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同时还面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
迁都动向:向南,向海洋
佩泽希齐扬并非首位提出迁都想法的伊朗总统,但他却是第一位将迁都视为“不可避免”选择的总统。
他已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提出,应当将首都向波斯湾方向迁移。
实际上,伊朗考虑迁都的想法由来已久。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迁都的想法曾多次出现,但因巨大的财政和后勤障碍而被搁置。
直到今年1月,伊朗政府发言人表示,政府正在研究迁都的可能性,并认真考虑马克兰地区作为新首都的候选地。
新首都候选:三大热门地区
- 马克兰地区
马克兰地区位于伊朗东南部阿曼湾沿岸,是官方明确表态的重点候选地。
伊朗政府发言人今年2月首次公开提及该地区,强调其靠近波斯湾贸易路线、便于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价值。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受地震影响较小,并且可以通过霍尔木兹海直接进入印度洋。
恰巴哈尔港能够为伊朗到阿富汗和中亚市场提供直接的运输通道。
不过,马克兰主要位于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这是伊朗面积最大、最不发达、人口稀少的省份。
把首都迁往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曾为波斯帝国古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其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可延长防空预警时间,能有效降低来自外部的空中威胁。
- 设拉子与马什哈德
设拉子以文化遗产著称,马什德为宗教圣地,两者均位于伊朗中部,但缺乏地形战略优势。
迁都背后的战略考量
伊朗迁都的考量远不止解决环境危机那么简单。
从经济战略角度看,南部沿海靠近波斯湾能源通道,迁都可缩短资源运输距离,降低出口成本,并强化对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
波斯湾沿岸聚集着伊朗90%的石油储量,迁都可缩短400公里的能源运输线,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物流成本。
同时,直面阿曼湾的区位可避开霍尔木兹海峡困局,通过恰巴哈尔港直通印度洋,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
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曾指出,马克兰这个“失落的天堂”必须转变为伊朗和该地区的经济中心。
他强调,伊朗正在把重点放在印度洋及其周边区域,特别是马克兰地区。
迁都之路:挑战与影响
迁都绝非易事,德黑兰集中了全国约三成的GDP、绝大多数顶尖高校、全部外国使馆以及核心军事指挥系统,整体搬迁成本或达数百亿美元。
对于普通德黑兰市民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房产贬值、公共服务转移、就业机会减少等现实问题;而南部省份则可能迎来基建投资潮与人口导入红利。
议会中不少议员来自德黑兰选区,对迁都持保留态度。
军方和情报系统也尚未公开表态,政治阻力不容小觑。
正如佩泽希齐扬所言:“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只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迁往南部,更靠近大海。”
拥有800万人口的德黑兰,水井正在干涸,土地每年下沉30厘米。
而在南方,马克兰海岸线蜿蜒,面向印度洋的蓝色经济通道似乎预示着未来。
但迁都之路布满荆棘,数百亿美元的预算对受制裁的伊朗来说犹如天文数字,政治阻力也不可小觑。
假如你是伊朗人,是选择留在日渐“下沉”的德黑兰,还是前往一片荒芜但充满潜力的新都?
这个问题,或许不只是伊朗人的难题。
网友看法
1、网友爷们儿穆巴拉克: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迁都啦[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新未来,新机遇,新发展[赞][赞][赞]
2、网友仙洞艳阳:更换领导集团, 是更好更低成本的选择, 但他们不会自废武功[捂脸]
3、网友不凡清风fx:老是卖中国的国家
4、网友青涩蛋糕lo:里海沿岸平原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