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新闻

博主:中国正尝试从美夺回大豆定价权

来源:诗与星空 时间:2025-10-19 08:28 阅读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一直是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主导的。

无论是在巴西南部的农场,还是在中国沿海的压榨厂,几乎所有国际大豆贸易的合同都要“对标芝加哥”。

这一机制不仅决定了全球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也在无形中构筑了美国在粮食贸易中的金融话语权。

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撬动。

在距离芝加哥一万公里之外的中国大连,一场静悄悄的定价权博弈正在展开。

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商所)正试图通过人民币计价的黄大豆2号期货,将国际大豆贸易的部分定价权从美国手中“接回”亚洲。

芝加哥价格的“美国逻辑”

长期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被视为国际基准价,但它反映的主要是美国本土大豆的供需关系。

对中国和巴西等主要贸易方而言,这种价格机制存在天然偏差。

在全球贸易结构中,美国大豆的出口份额近年来持续下降。

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中国则是最大的进口国。

然而,巴西与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却依然要以美国市场的期货价格为参考。

这种“美元锚定”的定价体系,让美国得以在国际市场上通过价格信号转移冲击与风险。

例如,当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时,芝加哥期货价格的下跌并不会直接损害美国农民的收益。

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补贴、期货市场对冲等方式将损失“出口”到南美生产国,迫使巴西、阿根廷的出口商承担更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在这种机制下,美国不仅控制了价格发现的权力,也在事实上主导了全球大豆贸易的风险传导路径。

中国的对冲之道:从被动价格接受者到主动定价者

中国对大豆的依赖程度极高。

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其中超过70%来自巴西。

大豆不仅是食用油的来源,更是饲料蛋白的重要基础原料。

价格波动带来的连锁反应,直接关系到畜牧业成本和居民食品价格稳定。

在此背景下,大连商品交易所近年来持续推进农产品期货的国际化,意在为中国企业提供更符合本国需求的风险管理工具。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大商所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内价格发现体系的核心。

尤其是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和豆油等品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交易机制和流动性基础。

在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交流中,大商所提出以人民币计价的黄大豆2号期货作为新的参考价格。

该合约以榨油用大豆为标的,与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大豆品质高度匹配,同时允许境外交易者参与,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一个“目的地市场”的定价工具。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人民币计价的合约,为全球大豆贸易提供更多风险管理选项,使价格更能反映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国的供需变化。”

人民币计价的战略意图

人民币计价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一种制度性竞争。

在美国长期把握农产品定价权的体系下,价格与美元金融体系深度绑定。

每一吨大豆的交易,都是美元清算体系的延伸。

而人民币计价的期货合约,则意味着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以中国市场为风险基准的贸易新范式。

这对于希望降低汇率风险、规避美元波动的南美企业而言,具有现实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大商所国际化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推动境外交易者的直接参与。

早在2016年,大商所便在修订章程和交易规则时,为期权产品、境外经纪机构和境外投资者的入场留出了制度空间。

此后,铁矿石、棕榈油等品种率先实现国际化,形成了成熟经验。

如今,这一机制正在复制到大豆市场。

制度与基础设施的铺垫

大商所的国际化布局,并非孤立的市场动作,而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2010年代中期起,中国证监会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试点,铁矿石期货、原油期货的成功经验,为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模板。

同时,数字化、清算体系和场外市场的建设也为国际化奠定了技术与制度基础。

大商所交易7.0系统、数据2.0平台及监察7.0系统的上线,使跨境交易、风险监控与结算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也让期货工具从金融市场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

2024年前10个月,大商所法人客户成交占比达45%,持仓占比达65%,均显著提升。

这意味着,期货市场的价格已逐步内嵌于农业产业链的风险管理体系中。

从风险对冲到话语权重构

对中国而言,推动人民币计价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贸易,更是为了构建独立的价格发现机制。

全球大豆贸易的主导地位正从“美国生产—全球消费”转变为“南美生产—中国消费”。

当需求中心东移,价格基准却依旧锚定西方市场,这种错配本身就是市场风险。

通过大商所的黄大豆2号期货,中国希望把大豆贸易的价格锚从芝加哥移向大连,使中国不仅是最大的买家,更是重要的定价者。

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贸易商可以采用“CBOT+DCE”的组合策略,在原产地和消费地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提升跨市场套利与对冲效率。

大商所总经理席志勇在2021年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曾强调:“我们正在着力推进大豆和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引导全球生产商和贸易商参与价格形成与应用,增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价能力。”

从价格到权力的转移

当价格发现的中心转移,金融秩序的重心也随之改变。

过去将近200年的时间里,芝加哥用一纸价格表控制了全球农产品的情绪与方向。

而未来,人民币计价的黄大豆2号期货,或许能让全球大豆贸易拥有另一种坐标——一个更贴近现实供需、更能反映终端市场逻辑的亚洲价格体系。

这种转变不会一蹴而就。正如巴西农场主所言,“市场的习惯改变需要时间”。

但历史上的每一次金融定价权更替,都是从边缘开始的。

今天的大连,正在承担这一“边缘的重构”。

网友看法

1、网友执着的叶子q:多油有害身体健康,国家应多维度考虑,欲壑难填。

2、网友淡泊云山雾浓:为人民服务。[玫瑰][玫瑰][玫瑰][赞][赞][赞]

3、网友成熟熊猫G:转发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