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新闻

“断肉减肥法”真的科学吗

来源:大象新闻 时间:2025-10-21 02:43 阅读

当下,身材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为了瘦身,直接把“肉”从饮食清单里划掉。但这种“断肉减肥法”真的科学吗?长期不吃肉会不会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1

肉中有哪些营养?

优质蛋白+微量营养素是核心

肉类作为平衡膳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营养价值集中体现在优质蛋白与多种微量营养素的天然结合上,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质动物蛋白方面,肉类是“完全蛋白质”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消化吸收率超90%。这类蛋白是构成肌肉、免疫功能的关键,能修复细胞、合成抗体,提升免疫力与饱腹感,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其对人体蛋白需求贡献率超30%。

微量元素方面,红肉(牛、羊、猪肉)是血色素铁主要来源,吸收率20%-30%(远高于植物性食物非血色素铁的2%-10%)可预防缺铁性贫血。锌在肉类中易吸收,能维持免疫、促伤口愈合,对儿童发育重要。

维生素方面,B族维生素丰富,维生素B12几乎仅存于动物性食品,少了它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

2

减肥不吃肉,健不健康?

这些隐患要警惕

很多人觉得“不吃肉就能少摄入热量”,但减肥期间完全断肉,反而可能“越减越糟”。

首当其冲的是肌肉流失与代谢下降。如果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身体为了供能,会开始“分解肌肉”——肌肉量减少后,基础代谢率会跟着下降,不仅减肥速度变慢,很快就会遇到“平台期”;更麻烦的是,减肥的人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因为代谢“动力不足”,体重很容易反弹,甚至比之前更重。

长期不吃肉还可能引发微量营养素缺乏。比如缺了血红素铁,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少了锌,伤口愈合速度会变慢,免疫力也会跟着减弱;而维生素B12的缺乏,可能导致手脚麻木、情绪低落等问题——这些隐患不会立刻显现,但长期积累会悄悄影响健康。

所以说,减肥期间如果不吃肉,会带来营养素缺乏,对我们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减肥期间如何吃肉?记住3个关键点

其实减肥不用“戒肉”,关键是“会吃肉”,掌握这3个技巧,既能补营养,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

1. 选肉:优先“高蛋白、低脂肪”

首选鱼虾(如鳕鱼、鲈鱼、基围虾)、去皮禽肉(鸡胸肉、去皮鸡腿),以及猪牛羊的瘦肉(如牛里脊、猪里脊,避开五花肉、肥牛卷)。

要避开的是:动物内脏(胆固醇高)、各种肉皮(脂肪含量超30%),还有加工肉制品(腊肉、火腿肠、午餐肉等)。

2. 做法:拒绝“多油多糖”,简单烹饪更健康

推荐蒸、煮、炖、快炒(少油)或无油烤,比如:鸡腿煮后去皮撕成凉拌鸡丝,搭配蔬菜。

要避开红烧、糖醋、油炸等做法——比如一份红烧排骨的热量,可能比清蒸排骨高2-3倍,因为烹饪时会加入大量糖和油,反而成了“减肥绊脚石”。

3. 控量:用“手掌”当“量具”,每餐不超标

用手掌就能估算:每餐吃“掌心大小、小拇指厚度”的一块肉(生肉状态),成人每天总量控制在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约两餐的量),刚好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会慢慢下降,单靠“饿”或“断肉”减肥不可取,更重要的是“饮食+运动”双管齐下。只有营养跟得上、代谢提上去,才能健康瘦下来,还不容易反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