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举行中美最高级别的双边会谈之后,特朗普回到美国,口风突然变了,说和中国对抗下去不是办法,还是要换个思路,不如多合作。
11月3日,国内外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特朗普在回到美国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和中国对抗没有出路,不如寻求合作。他还说,美国国内一些人指责中国在对美国做的事,美国其实对中国也做了。现在需要的是两国合作,多做生意,而不是遏制。
相比2024年竞选时各种与中国对抗的豪言壮语,以及上台以来对华关税战的种种强硬政策,特朗普的这一转变显得非常突然,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过渡。
就在不久之前,特朗普还多次表示,要对中国再继续加征关税,迫使中国妥协。
但很显然,形势比人强。经过今年以来的多轮较量之后,特朗普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的强硬和讹诈政策对中国基本上都无效,中国不仅没有像其它国家那样妥协,而且选择了坚决对等报复到底,毫不退让。
而且,中国的几次对等报复措施都非常有针对性,打中了美国的软肋。一个是立刻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导致美国大豆大量滞销,豆农叫苦连天;另一个就是两次用稀土反制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运政策,都非常准确的让美国也感受到了被制裁的痛苦。
还有消息称,特朗普对提出“50%穿透规则”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怒不可遏,斥责他推出的这个针对中国的决策非常愚蠢,搞砸了中美经贸关系。随后,在吉伦坡的中美经贸磋商中,卢特尼克没有进入美国的谈判代表团,被踢出去了。
自4月份以来,卢特尼克与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几乎参加了中美贸易磋商的每一次谈判,唯有这次没有参加,因此被外界认为是特朗普对他这个愚蠢决策的惩罚。
中美元首会谈后公布的结果,特朗普并未像对其他国家那样,强硬到底,而是做出了相当程度的让步,甚至连之前的芬太尼关税也从20%下降到了10%,降低了10%。
而这也是之前美国国内一些人一直担心的,怕特朗普一开始对华政策嘴上强硬,但是每次到了最后关头又会妥协,主动给自己找台阶下。而现在的事实恰恰如此,特朗普不仅没有继续强硬,而且做出了重大让步。
也因此,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赢得了这一回合。
特朗普的忠实追随者、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特朗普也多次把中美两国称为G2。
这也可以说明,特朗普之前的强硬政策源自于他对中国的错误认识,而这种认识来自于他身边一些人提供的错误情报和信息,导致他对中国做出了严重的误判,以为中国也会被吓倒,会妥协。
而他现在的妥协则说明,现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了他,帮助他重新认识了中国,也重新认识了中美关系,正在逐步放弃之前的遏制和对抗思维,想要重新回到合作的轨道上来。
当然,特朗普的转变才刚开始,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他身边的许多人仍然抱着遏制和对抗的思维,仍然有可能对他发生重大影响。
比如贝森特就声称,虽然中国在稀土方面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美国正在重组稀土的供应链,估计三年左右就可以替代,从而让中国的稀土不再能卡美国和欧洲的脖子。很显然,他仍然抱着对抗思维。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