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鸡排哥”在大假期间持续火爆,为当地带来了结结实实的流量。提前出摊、家族统一T恤、增设分流摊位……“鸡排哥”正带领“鸡排家族”裂变式出摊。即使这样,“鸡排哥”的摊位前仍然排着长龙。附近商户也称,因为“鸡排哥”自己的营业额破纪录,比平时多1000多块钱。
有人在“鸡排哥”那里感受到的是“现做现炒”的“锅气”;也有人欣赏的是他金句频出的幽默感;还有人佩服他的为人,鸡排九年不涨价,学生便宜一元。可以说,鸡排常见,但以幽默、温情和信任为“佐料”的鸡排却十分稀缺。
有人调侃他在当地文旅座谈会上的发言,“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其实,他正是把6元的小摊,当成6个亿的大企业去经营——认真做事、诚实经营、尊重市场与消费者,才换来了今天不输于大企业的关注度——小小一个鸡排摊,不仅带动了整条街区的活力,甚至拉动了一座城市的文旅热度。这恰恰说明,小摊的价值不只在生意额,而在于它为公众建立了一份信任感,这种信任甚至能撬动一座城市的形象。
此前一些突然走红的“素人网红”,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北京的“鹅腿阿姨”、合肥的“盒饭姐”、怀化的“晓华理发店”等,与景德镇的“鸡排哥”一样,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非常朴实的店面,甚至就只是由三轮车支起的简陋摊子。没有精心的营销和试图“迎合流量”的话术,而是多年如一日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信条。他们成为网红有着各自的机缘,但偶然背后却也有着必然。
人们为什么喜欢他们?因为在他们的摊位前,人们不用担心消费陷阱,真材实料、物美价廉,带来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确定感。在这个社会快速变化的年代,我们一方面欣然拥抱效率、便利和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却也渴望在变化中锚定一些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诚信、善意和公平。当这些品质被具象化在一块鸡排、一只鹅腿或一份盒饭里时,这些就不只是食物,而成了寄托情感的媒介。
理解了人们对“情绪价值”的期待,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地方接得住“泼天的流量”,有些却只是昙花一现。城市的宣传推广,不能满足于“蹭热点”,而要在热度背后留下真切的体验。网红可以是流量入口,却不能成为唯一的卖点。游客冲着网红而来,但如果其他体验让人失望,热度就会迅速冷却,口碑就会迅速崩塌。
所以,最重要的是把这种个体的信任感延伸为对整个公共服务的信任感:在与商户的每一次交易中,在城市的每一次服务中,在与人们的每一次交道中,都能感受到真诚、公平和友善。
流量可以靠包装制造,但持久的吸引力只能靠信任来积累。“鸡排哥”的“锁香秘籍”,不在油锅里的美拉德反应,而在他坚持“同质同价”的真诚态度,守住这一点,鸡排就不会“变味儿”。真诚生出信任,信任滋养口碑,口碑汇聚人心,这样的流量才有生命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 尹曙光
审核 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网友看法
1、网友顽强柑桔12:用料正宗,比某呗用的油都好,不该低价,学生可以低价一点,普通顾客真不应该低价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