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的出口管制虽然引起全球关注,但中国还有生物技术、新能源电池、超硬材料等多个领域能够作为反制工具——手上的牌还有很多!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如同深水炸弹引爆全球产业链。
中国不仅管制稀土资源,更全面限制从开采、冶炼分离到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乃至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出口。
但稀土只是中国反制工具箱中的一张王牌。从生物技术到锂电池,从超硬材料到关键矿物,中国在多个战略领域已悄然布局,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反制长城”。
生物医药:美国尚未意识到的脆弱环节
医药与生物技术领域可能是中国另一个潜在的“杀手锏”。中国尚未在医药、生物技术或化工领域采取类似措施。
一旦中国明天对这些领域出手,美国经济可能会陷入瘫痪,而美国对此“压根无能为力”。
医药产品供应链比稀土更为隐蔽,许多原料药和关键医疗物资的中国产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疫情期间中国制造的医疗物资重要性已经证明,若中国在医药领域出手,将直接冲击美国民生领域。
新能源材料:掌控未来能源命脉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同样掌握着多个关键环节。锂电池材料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在全球锂电池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正负极材料到电池制造,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也已被列入中国出口管制清单。这种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
中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优势,直接关系到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美国特斯拉等车企的电池供应链,同样离不开中国材料的支持。
半导体供应链:稀土之外的隐藏筹码
半导体领域虽是美国对华管制的重点,但中国同样拥有反制筹码。除了直接管制芯片出口外,中国还将稀土出口与高端芯片制造能力直接挂钩。
商务部宣布对14nm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相关的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意味着,即使美国能够设计出高端芯片,没有中国的稀土材料支持,其制造过程也将面临巨大困难。
全球科技公司,包括三星、台积电、ASML、英伟达、OpenAI等,均已将稀土供应链列为“最高级别风险”进行预警。
多元反制工具包
中国手中的反制工具远不止于此。中重稀土作为更为稀缺的战略资源,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据超过90%的份额。
超硬材料也在中国的反制清单中。这些材料在高端制造、国防工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还拥有诸如钨、钼、锑等关键战略矿产资源优势。这些金属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中地位重要,且全球供应链极为脆弱。
规模本身就是最大护城河
与某个具体领域的卡脖子不同,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不断进步的创新能力才是最大的王牌。
一直以来中国都有“工业克苏鲁”之称,不仅拥有最全的工业门类与制造能力,而且还能快速将新的产业进行工业化,快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可别小瞧了成本,无论多高技术的产品,最终的竞争都将落到成本。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等也逃不过这一规律。
中国能够在成本上做的比任何国家都低,并且质量更高,产品更好,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虽然创新能力上中国还有短板,但放眼全球,中国是薇儿能够在大范围产业进行前沿技术突破并且产业化的国家。在创新人才、创新环境、产业基础、资本市场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这也是全球目前只有两个国家能够不断产生前沿技术的原因。
规则制定权:中国的新竞争维度
更令美国担忧的是,中国开始运用规则制定权作为反制工具。中国在稀土管制中首次采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要求外企出口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或使用中国技术的产品,必须获中国政府许可。
这一规则源自美国1959年为冷战技术管制所设,近年被华府用来管制半导体等关键技术出口,如今被中国反用于稀土与永磁体出口。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单纯的资源防御,升级到技术掌控和规则制定的更高维度竞争。
随着中美博弈深入,中国手中的战略筹码正不断显现。从医药生物到新能源,从半导体材料到规则制定,中国已构筑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反制体系。
这些领域犹如一张张王牌,正等待合适的时机亮出,在关键时刻给对手以致命一击。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