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陈先生,美国电动车企业特斯拉正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去中国化”,在一到两年内全面替换中国零部件,这意味着什么?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斯拉是中美经贸和技术合作的桥梁,具有指标意义。特斯拉是美国电动车的标志性企业,2025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电动车市场的份额是48.5%。特斯拉在中国有大型工厂,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马斯克在中国是“座上宾”,他母亲在中国也是网红级人物。
当特斯拉这样的企业,都要求北美的零部件供应商“去中国化”,要在一到两年内全面替换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替换为其他地区生产的部件,意味着中美贸易战更激烈的对抗还没有来临,企业在为美国政府更极端的贸易政策做准备。联想到前几日美国通用汽车也发出同样的指令,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2027年底前要“清除中国零部件”,用美国本土或中国以外地区的零部件。可以看出美国的汽车制造商,都在设法“去中国化”,最后期限就是2027年。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通用汽车,采取“去中国化”的策略,有两个原因:一是规避风险,担心特朗普政府在2026年中期选举后可能采取激进的贸易政策,加大中美间的“脱钩断链”,要求“美国制造”回归本土;二是美欧企业的“去中国化”正成趋势,趋势是一种感觉而非理性,他们认为中美贸易战休战一年,是给欧美企业一个缓冲期,希望加快调整供应链,一年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去中国化”,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根据2024年的统计,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总额约为130亿到200亿美元,约占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5.6%。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包括车身零部件、铝合金车轮、动力总成、底盘零部件、轮胎、玻璃和电子电器,还有汽车芯片等等,是一笔大生意。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调整,对中美相关企业来说都是挑战,但似乎不可避免。中国零部件制造商尤其不能轻视,要提前打算。
直新闻:中美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是市场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花了二三十年时间,美国车企要求在一两年时间内重组供应链,能够实现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按照常规,一个二三十年形成的供应链,在一两年时间内进行重组,剔除中国零部件,似乎是不太可能的。特斯拉北美工厂的零部件50%由中国公司提供,其中20%由中国直接出口北美,剩下的30%由中国供应商在墨西哥的工厂提供。
不过从美国对华产品的关税税率看,2024年4月后对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今年中美贸易吉隆坡谈判后,美国对华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是47.6%,汽车零部件进口额税率可能更高一些。而增加的关税多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承担,对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成本暴涨30%到50%。为降低成本,美国汽车制造商自然会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调整来源。
美国政府多变的关税政策,也把美国汽车制造商弄得心惊胆战,加快了零部件“去中国化”的进程。另外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比如通用汽车,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降56.54%;特斯拉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所占的份额目前已经降至3.2%。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竞争不过中国同行,收益率下降,也是对零部件供应链进行调整的原因之一。尽管美国车企在一两年内重组零部件供应链有困难,但“去中国化”是趋势,他们无法抵御特朗普的关税折腾。况且,美国政府总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来说,要做好一两年内失去美国市场的准备。
直新闻:从欧洲的“去风险”到目前美欧企业的“去中国化”,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会持续加剧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是一个好问题,都是特朗普惹的祸。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开始,中美以往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变得颠簸起伏。中美贸易战,影响到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到了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从中美贸易战打到全球贸易战,把二战后形成的贸易体系基本打破,进入到经贸格局重组的阶段。怎样重组,现在还没有答案。
特朗普所谓的“G2”(指中美两国),被很多人看作是中美平等相待的标志,实际上是美国争霸的野心,把中国视为唯一的对手。我们看到,在西方国家,是美国的“小院高墙”和欧盟的“去风险”,要与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
美欧一些国家把华为、中兴设备从通讯网络中强拆,就是带有敌意的行动,还有美欧日韩共同组建芯片联盟,在先进芯片等技术领域上制约中国。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向包括自己盟友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举起关税大棒。在乱战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后,特朗普采取与中国休战一年,与其他国家新签贸易协议的办法,既是为了维护美国经济的稳定,也是因为无法获胜而被迫妥协。
但是欧美企业都看到,中美间的地缘政治争斗才开始,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美国出现特朗普这样另类政客,也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像《纽约时报》采访一位美国商人所说的,“从长期来看,鉴于中美竞争关系,在中国生产和采购产品对企业来说,将带来更大的风险。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哪些国家将成为最理想的替代者”。
为了避险,美欧企业都在设法“去中国化”:一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就像汽车制造商要把中国零部件从供应链中剔除一样;二是把已经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逐渐转移到其他地方。耐克、苹果和英特尔等知名企业,缩减了在中国的业务。即便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获关税豁免的产品也不例外,也在外迁,最新统计显示,美国大部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来自印度与越南,而以往全是“中国制造”。为什么呢?是中国对外企不友好吗?不是,是担心美国的高关税,说不定某一天就会砸在这些产品身上,砸在自己身上。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0.4%。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现象。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而美欧也得检讨它们莽撞的关税政策和技术出口限制。中美、中欧都要加强交流,避免误判,美欧不能总生活在往昔的大国幻觉中。
作者丨陈冰
排版丨赖信宏
编辑丨陈淼松
审校丨刘立平
监制丨杨勇刚
网友看法
1、网友MOMO:[抠鼻]讲不好听点,他们就是在为开战做准备。2027这个时间,从2019年就被反复提及,为啥?不光是政治吧,也可能是战争准备。毕竟,东亚其实有三个火药桶随便点一个烈度都远超俄乌。所以,我们最好做好准备,家中有粮,手中有枪,在外有朋友,面对海盗和奴隶犯子们才能有底气。
2、网友熊大宝mini:谁都怕卡脖子[尬笑],只能说明我们国家的这个工业供应链太强大了
3、网友执着的晚风YV:希望比亚迪做中国的特斯拉,中国汽车做好品质和创新,做好售后和产品质量责任担当,在中国和世界才有长久发展和生存!
4、网友诗意漂流瓶:[抠鼻]一个反华的老板创立的反华的企业,也不知道为何在中国那么受吹捧,想想这次导致航天员推迟返回的碎片哪里来的,我感觉那家企业的嫌疑很大,毕竟它有前科,之前撞击中国空间站未遂
5、网友清闲的帆船q:直接告诉他们,不管哪家车企,一旦中国供应链占比相对于上个月下降超过5%,触发国家安全条款,稀土禁售
6、网友鹰眼俯观天下:全球冲突点越来越多,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武器产业,出口全世界,汽车零部件都改做武器零部件,这个产业是不是更有话语权?
7、网友宇宙之心不可无:这次与荷兰的纠纷,汽车芯片的供应问题,更促使西方要去中国化,也就是去风险,所以,过度强硬对抗,要打痛对方,要立威,要强制用人民币结算,会伤及自身。
8、网友清风车影:这就是汽车芯片的连锁反应
9、网友豁达的完美孔雀At:没有问题,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10、网友hua-langzi711:中国把马斯克推上世界首富,然后这首富用从中国赚到的钱造福美国,提供就业,提供资金,然后针对中国[发怒][发怒]你说魔幻不魔幻??当年特斯拉落户上海就有预感了!![捂脸][捂脸]什么狗屁契约,税收,鲶鱼效应都是屁!!!5年免税,零土地转让,免息贷款……呵呵呵
11、网友分秒必争晚风w:马斯克最近去了白宫,自然知道后续的打法,国内有些人还在幻想。。。
12、网友HZ波哥:准确地说:是特斯拉输往美国的汽车零件去中国华,作为自媒体,要反映准确的信息
13、网友山水之间:其实没多大影响,特斯拉的产能完全可以被国内其它车商消化。
14、网友Alwaysthere684:中国的豆腐豆浆豆制品要去美国大豆化
15、网友自由的小鱼At:我们只管做好我们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和质量!用最低的成本和灵活的销售模式,全球今后会有大量的国家使用!欧美国家愿意使用价格高的零部件,它的销售价格也高,竞争力下降,我们的中国车和零部件在世界范围内,还会遥遥领先的!
16、网友俊俏小红花1iY:既然不要我们的供应链,那就做自己品牌,进入品牌竞争。如果不允许我们品牌进入它的市场,那么就对等不让它的品牌进入。互相扯平。然后在第三国对决!就这么简单。
17、网友直率芒果Lv:说“都是特朗普惹的祸”是把重大国家战略性问题简单化了。没有特朗普上台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也不会改变。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对华核心政策是一致的,是逐步形成,越來越紧且有几十年了,只不过中国国运太强了,时不时就有神内助,拉登,金融危机,中东俄乌冲突…。美国人没办法集中力量对付中国,时至今日己力不从心了。
18、网友毛毛糕糕:实际造成两国脱钩。世界以后会形成两大经济圈
19、网友雪夜围炉畅聊生活:放眼世界,哪个国家电动气车零部件生产成本最低,供应链最稳定,质量最好,只有中国。特斯拉把生产线般到美国,其生产和用工成本爆涨,这是最大败笔。
20、网友易木为剑:一叶知秋。美洲蝴蝶煽动翅膀,世界其他地区就会反应。特斯拉要去中国化,这个蝴蝶翅膀扇动出的东西值得玩味。一,美国政客们在酝酿更大的中美冲突,包括全方面的。二,对台海问题的担忧。商人毕竟是趋利的,如果台海出大问题。资本深陷中国是不利的。三,整个西方一致敌视中国。这种情况很难出现,但不得不防。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