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县城街头冒出一家超市,招牌是山姆那个蓝色,菱形logo也一模一样。走近看,上面写的不是Sam‘s Club,是“好品优选”。
进店逛一圈更离谱。59.9的橄榄油卖129,99块的每日坚果卖113.9,平均翻一倍。按理说这价格应该没人买吧?店里挤得水泄不通,县城人抢着往购物车里扔货。明明贵一倍,咋还这么多人买单?
咱先把这事儿理清楚。
山寨山姆不是真山姆,是代购开的店。这些人从最近的山姆门店进货,开车几百公里拉回县城,租个社区底商,挂上擦边球招牌就开张。货是真货,但价格翻倍,服务也没有,就是个简装版仓储超市。
县城人为啥买账?因为要的根本不是便宜,是体验。
山姆在全国只有58家店,全在一二线城市。县城人想买山姆商品,要么办260元会员费跑几百公里,要么找代购加价。现在家门口就能逛,虽然贵点,但不用会员费,不用跑路。
但这事儿最绝的在哪儿?在于山姆官方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面上山姆说不承认这些山寨店,提醒消费者认准官方渠道。但去店里看,代购扫货扫到断货,工作人员管人家叫“大客”。
这就是借力打力。山姆自己下沉到县城成本太高,物流、仓储、人力都是钱。现在这些代购自己垫钱进货,自己承担风险,自己做终端销售,山姆一分钱不花,货照样卖出去了。还顺便培养了一波潜在客户,等哪天山姆真开到县城,这些习惯了山姆商品的消费者,转化成本几乎为零。
山寨山姆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有一套完整的进化路径。最初级的是人肉代购,就是个人定期跑山姆进货,回县城分销。加价4到10块,赚的是辛苦钱。进阶版是拼团代购,建个群,用小程序收订单,按需采购。这种模式减少了库存风险,提高了资金效率。
最高形态就是山寨门店,直接开实体店常态化经营。甄选岛这个品牌,一年时间全国开了200家店。这些店不只卖山姆,还整合胖东来、奥乐齐等多家网红超市的产品,搞集合店模式。
从个人行为到产业链,从临时拼团到规模化品牌,这就是市场需求推动的自然进化。县城消费者对品质商品的渴望太强烈了,强烈到催生出一整套山寨经济。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县城人被坑了,花了冤枉钱。我倒不这么想。
消费升级本身没毛病,县城人想追求品质生活,这是正常需求。山寨山姆虽然溢价高,但至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不用跑几百公里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关键在于你买的是什么。如果你买的是商品本身,那确实不划算。但如果你买的是体验,是身份认同,是那种与一线城市同步的心理满足感,那这钱花得就不算亏。
消费的本质是什么?是用钱换取你想要的东西。县城人想要的,就是这种消费升级的感觉。山寨山姆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虽然贵点,但总比没有强。
况且,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市场演进的一部分。县城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渴望,会倒逼品牌加速下沉。等到真正的山姆开到县城,等到更多品牌覆盖下沉市场,山寨经济自然就退场了。
在那之前,山寨山姆就是县城人消费升级的过渡方案。它不完美,但它存在,而且有人买单,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回过头看,山寨山姆这事儿挺有意思。它不是简单的假冒伪劣,而是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解决方案。县城消费者想要山姆商品,但山姆没开到县城,代购填补了这个空白。虽然价格翻倍,但总比没得买强。
山姆官方默许这种行为,因为它以最低成本实现了市场教育和渠道下沉。等时机成熟,山姆直接收割就行了。
县城人心甘情愿买单,因为他们买的不只是商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
代购赚到了钱,消费者买到了体验,山姆扩大了影响力。
这就是市场的魅力。只要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人想办法满足。不管这个办法是正规的还是打擦边球的,只要能解决问题,就会有人买单。
至于山寨山姆能存在多久,那是另一回事。商业世界里,没有永恒的模式,只有不断变化的需求。当县城有了真正的山姆,当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选择,山寨自然就退场了。
但在那之前,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网友看法
1、网友用户2348009226650:人家要的是品质,安全,放心,
2、网友雪拥边关:这就跟当时默许盗版windows系统抢占市场份额一样,待时机成熟就该精准“收割”了![呲牙][赞]
本财经资讯由天泉新闻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天泉新闻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